看板 movie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三月最後一個周五晚上到長春國賓,看了這兩年橫掃各大影展的電影<粗獷派建築師>,加 上15分鐘休息時間的超長片票價加了30塊。去年知道此片時覺得很奇妙,各種評論細數整 串現代主義大師,但他們似乎多非粗獷主義者?印象中,現代主義建築進入台灣非專業大 眾視野,是已在世紀之交台北國際書展回顧20世紀,主題國法國選了科比意。但更早以前 不知道什麼是現代建築時,倒也是有觀察到東方人想像至今的古典歐洲,其實早浸入鋼鐵 與水泥建設的真實世界。後來回想小時候到到歐洲避暑時,也算趕上現代主義作為西方建 築正典的尾巴。 <粗獷派建築師>由音樂結構貫穿,因此片首即以序曲段落破題。匈牙利文的書信對話,正 是引發各界爭論演員語言表現的AI配音。若採肯定說的話,這是我看過的第三部匈牙利語 電影,它們的共同點是奇幻迷離。但最早看過早已忘記片名的共產時代布達城堡山兒童歷 險片,或這幾年的<日暮>,基底都是馬扎兒人的自我追尋;本片的主角則是劫後餘生的中 歐猶太人:出場時前衛不和諧的音樂,像是擺脫老歐洲的束縛,至於倒置自由女神剛開始 以為是革命的視角,之後卻也才揭露男主角如何因戰爭之苦而海洛因成癮。 序曲中的紐約,壯觀卻又欲望橫流,幾個畫面就勾勒出男主角在集中營中早已人性崩解。 而這裡還有個像是精心設計的奇怪惡趣味:演出建築師一家的都是英美演員,而演出建築 師上岸遇到的紐約性工作者的卻是匈牙利演員Anna Meszoly。事實上本片所有的匈牙利演 員,扮演的都是美國人。總之在這段中男主角那讓人玩味的人體打量,說是建築大師偏執 的理性計算?亦或是集中營習氣?畢竟國家社會主義反對的現代建築,也時常被說具有威 權色彩,而包豪斯被查禁的同時,以效率為基底的產業建築在第三帝國大量新建。 從<鋼琴師>開始,男主角Adrien Brody可說是納粹受害者專業戶了!第一章<The Enigma of Arrival>剛開始也如同序曲,以類似一鏡到底的方式創造一種追著男主角跑的視角。 同樣的動態感,也是快轉的道路及鐵軌風景,充滿mid century精神。紐約終究是帶有歐洲 色彩,當男主角抵達賓州才像安抵真正的新大陸,開闊的自然與工業美國的巔峰。把時間 點設定為1947到1952的年代,畫面帶著百科全書或當年新聞片的泛黃色澤。以報導的方式 讚揚費城當年的偉大是美國人的鄉愁,但也讓主角在堆顛出角色的眾多真實人物中,更偏 向費城之子路康。 創作的地點是路康,之後的作品也有路康的影子,然而電影與真實世界在這劇烈分岐。愛 沙尼亞猶太人路康在1905年就已移民美國,後來那些「成名的」包豪斯大師也很早在新世 界證明自己。本片主角Tóth László卻是在與家人分散後,才身無分文投靠庸俗的美國 表哥。美國表哥的「康乃迪克天主教徒太太」由模特兒出身的英國演員Emma Laird演出, 是個剛開始覺得有趣但發展被簡化的安排:她顯然有更好的品味,因為性別被壓抑的職業 選擇,對才華洋溢的男主角帶著好奇心。但另一方面她突然誣指被男主角騷擾,究竟是生 活的無趣、賣弄吸引力失敗的憤怒,亦或酒精中真的發生什麼事?全都成了本片眾多懸疑 點之一。 但正是遇到指控,美國首作遇到甲方不付錢,毒癮發作流落收容所成為計時工,產生了故 事演進的動能。在城郊大宅打造有圓頂、通透玻璃及Gesamtkunstwerk傢俱的圖書館,讓本 來對兒女驚喜極為憤怒的企業家Van Buren得到輿論掌聲,成為新時代企業家代表。蓋皮爾 斯雖然不是美國人,卻演出美國人自鍍金年代以來對成功創業者的兩面評價。Van Buren的 姓氏與自述,暗示了作為顯赫家族的私生子,Van Buren在某個層面分享了建築師的革命情 懷;政治上保守的大資本家,本身卻欠缺正統,在電影與真實世界中都是現代建築向美國 內陸挺進的原因之一。 對蒐集原版書的品味、對藝術的鑑賞力、對政治的支持,顯示Van Buren在冷酷的管理手腕 外絕非老粗;就如同才華洋溢主角的鏡射,他們其實共同分享了對完美的追求,以及生命 經驗造成的嚴重性格陰影。藝術品總是來自業主及建築師的相互欣賞,但過程通常更多的 是權力結構中的相互折磨。老Van Buren的雙胞胎兒女看來沒有繼承父親的才氣,但除了提 供劇情往下發展的必要反派,卻產生更多毫無交待的隱情:Joe Alwyn演出愚蠢好色貪財的 兒子還能理解,但Stacy Martin演出各方面似乎都好一點的妹妹時,許多鏡頭都顯多餘, 像是被大幅刪動過;Van Buren家族三人的關係,更是有如迷霧。 僅管劇情隱約帶著不安,在第一章末尾男主角又回到了過往舒適的中產生活,取得賓州建 築師執照,辦了妻子侄女的移民申請,還得到Van Buren捐款的教堂兼活動中心委託案。從 序曲旬貝格般無調性的刺耳的舊歐洲,聲音環境也轉為愉快正向的美國夢。 休息後的下半場,第二章<The Hard Core of Beauty>由家人重逢開始。Felicity Jones把 Tóth Erzsébet在集中營營養不良產生的骨質疏鬆演的逼真,而必然也在巴伐利亞經歷各 種刺激的侄女Zsófia則彆扭地一語不發。但美國到此仍如同新生的美夢,只是今日回望美 國夢是否終究遠去?也許正如Erzsébet向老Van Buren稱讚的美國建築,卻是幾年後就要 被劣質替代品取代的紐約賓州車站;美國鐵路的黃金時代及賓州的重工業,都處在影中人 所無法預知的盛世結束前的狂歡。 完全可以預見的情節,是建築師與甲方的成本衝突,還有新教小鎮對猶太人蓋教堂的憂慮 。但如同建築師本人,老Van Buren的態度其實也遊移著,以隱藏自己的真實企圖。人際衝 突與工安意外後男主角遠走紐約,五年後低頭把人追回來的卻也是霸道總裁。這時原本安 靜的Zsófia突然開啟新的議題,提出要參加回歸以色列運動:Raffey Cassidy的演技變化 ,似乎比女主角還搶眼。然而復歸以色列這件事,卻也先戳破再反轉了猶太人認同:自浪 漫主義以來,從音樂上華格納對孟德爾頌只有技巧的批評、法哲學上施密特質疑凱爾生的 虛無傾向、到電影中跳脫傳統的現代建築。跨越國界的猶太菁英,在浩劫後卻必須發明並 建設自己的新國族? 但小女孩在集中營成長的故土追求,男主角真的有分享到嗎?我們只會看到他回到賓州, 更執著在那包裏在世俗主義裡的禮拜堂。男一與男二還來到托斯卡尼,順利找到完美的大 理石,而後半昏迷的László有點突然地被Van Buren強暴。Van Buren是如同餐會中丟銅 板展現權力的姿態?或者Van Buren一路以來,就著迷於這位具有魅力的男性,從而隱晦地 解釋了他的家庭狀況?也許虔誠教徒對性向及猶太對象產生強烈罪惡感?若無其事回到美 國,男主角變得更難相處。但Erzsébet對László說你做的事我都知道,也讓人想起包豪 斯學院的關閉,納粹加諸的「反德意志」指控不僅在於美學,也包括放蕩、同性戀、毒品 。雖然如此Erzsébet還是在離開前當眾羞辱了老Van Buren,而消失在將完工建築裡的業 主,也許尋找的也是自己的救贖。 終曲是1980年第一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水都畫面有若觀光廣告,配上進入八零年代的電 子音樂。Cassidy改為演出Zsófia的女兒,改由法國演員Ariane Labed演出Zsófia,幫設 定為69歲卻垂老體弱的男主角致謝詞,點破Van Buren中心在集中營似空間尋找希望的隱喻 。但我覺得這段最有趣的新訊息,在於男主角的故鄉其實不是他一直說的布達佩斯,而是 「匈牙利的海岸」。這解釋了他對義大利的熟悉,而不再「存在」的家鄉,終究使他的現 代建築在國際情懷中,只能跟著錫安主義者回隔故土。 本片雖然時間甚長但情節緊湊,一鏡到底的畫面及許多一線演員看似無防備的演出,更加 添了真實感。但眾多細節支線無法處理,已明顯超過開放式劇情程度,如同一座巨大工程 ,在實現中逐漸失去原本設計者的掌控,這樣的發展倒也頗為切題。時間及背景上,主角 都不該是粗獷風格;或許是好塢行銷的需求,但也或許,真如brutalism本意期待的,回歸 美的本質。"回歸"這個主題,讓晝面常常陷入迷幻的電影,依然成為新的國族史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8.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744215583.A.C6D.html
Rdkl1e9z : 寫得真有深度,跟著文字,好似又看了一次電影,並注 04/10 00:45
Rdkl1e9z : 意到忽略的細節 04/10 00:45
owlonoak : 電影主要配樂(開頭那首)應該是借用了蓋西文藍色狂想 04/10 01:34
owlonoak : 想曲後面結尾段落的動機 04/10 01:34
sellgd : 猶太文化大外宣 可能近年行為已成世界公敵 04/10 06:14
Kroner : 有人知道UC2和其他關節保健品的差異嗎? 04/10 06:14
sellgd : 可惜 04/10 06:14
j022015 : 寫的好好 04/10 12:49
saroku123 : 推 04/10 14:59
ronale : 寫得很好 挑個錯字 倒數第二行晝面 04/10 23:06
Kroner : 求推薦UC2,樓下請提供三家 04/10 23:06
momvic110456: 好用心 04/11 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