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網誌圖文版: https://reurl.cc/yR6nME 我的金錢之旅 30個財務自由故事,你也做得到 作者:Jonathan Clements 推薦指數:☆☆☆☆☆ 通往財務自由是一條長期的道路,需要中期的努力以及短期的改變。你可能會很訝異,安 全感遠比大富大貴來得重要許多。 財務自由 「收入可預測的退休人員更快樂。」 我們夢想在玩刮刮樂的時候中獎一億,或者自己買的個股在一年內翻長數百倍讓自己成為 富豪。但這些暴發戶的結果是否真如你想像的財富自由了呢?他們是否會將金錢拿去購買 跑車、豪宅,極盡得過上奢迷的生活,然後一夕之間就回到原點,期待可以再獲得一次頭 獎呢? 這本書的30則故事其實可以用兩個因素來總結要如何通往財務自由的路:心態以及存錢。 心態指的是不要做一夕致富的夢、要做心理風險能承受的投資以及不要自以為自己是投資 界的天才。存錢指的是,不要因為收入的提升而完全照比例的提高你的花費,而是收入越 多、存得越多才是健康的觀念。因此就讓我們來更深入的了解這兩項因素吧! 投資心態 「在交易個股和選擇權的那一年,我虧損了不少錢,但我學到了一個寶貴的教訓:我沒有 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打敗市場的天賦或本事。」 市場上充斥著各種少年股神、下一個巴菲特等各式各樣突然大富大貴的投資高手,這些故 事吸引人的同時,其背後講述的是各種令人擔憂的事實。首先就是倖存者偏誤,這些成功 的人下面又有多少因投資而失敗的人呢?再來是這些投資的方式大多是不能複製的,例如 「本多終勝」的無限攤平法,或者是無限槓桿這種風險很大的投資方法。最後,我相信他 們大多一定有很認真的做功課以及研究市場,但請相信終究還是運氣造就了他們的成功。 我本人不是什麼投資天才,看了一些書籍之後就發現要自己選股,甚至是去操作期貨、選 擇權這些絕對不適合我。它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跟腦力,除了要做非常徹底的研究,你必 須時時盯盤來買進賣出。「巨人思維」的作者年輕時的「工時」就可以參考一下,那不是 一般人能承受的。既然沒那個天賦以及時間,那長時間買進市值指數型ETF就會是我的最 佳解。「長時間」加上「市值」是關鍵,長時間才能幫你攤平風險,避免你因為短時間急 需用錢而錯失了長期累積下來的複利效應,市值才會根據市場價值高的股票不斷汰換,在 看好市場長期向上的情況底下而獲得最終的紅利。 這本書很有趣的一個點是,大部分人的故事都有一個很特殊的轉折點導致他們對金錢的想 法做了一些改變,其中「離婚」大概佔了一半以上。而這些轉折點有幾個是他們大部分都 有的改變: 1. 盡快繳清房貸:大部分的作者會用較低利率融資盡快繳清房貸。這一條跟台灣情況不 太一樣,美國房貸利率高租金高,投資股票等的報酬率可能跟不上,因此盡快解決它會讓 你知道你至少有一個家,未來的支出不會那麼大。 2. 調撥退休福利金計畫到最大比例:在台灣你可以選擇將薪資的6%提撥到退休金帳戶中 。這樣做的優點是強迫儲蓄跟節稅(雖然我薪資節不了什麼)。 3. 投資風險分散並以長期為主:書裡大部分的人都有經歷選個股並血本無歸的經驗,轉 變後決定分散大部分資金投資市值型ETF,債券基金等注重長期回報率的產品。並非所有 人都不玩個股了,只是這部分的比例會大幅縮水。 這幾點最終帶出來的結果是,你投資不會再感到不安,即使股市短期波動如最近的關稅戰 或之前疫情的蕭條,你也能睡的安心。心態的調整絕對是致使你通往財務自由的道路很關 鍵的一點。 存錢 「多年的積極儲蓄使我們處於一個能根據價值觀(而不是財務狀況)做出艱難選擇的位置 ,雖然那時在財務上還沒有獨立,但我們有足夠的保障,能夠放手一搏。」 存得越多才是真正的賺得越多。你有沒想過一個年薪50萬每年存10萬跟一個年薪300萬但 每年存不到5萬,兩個人的退休生活會差多少?但存錢這件事為何重要,雖然台灣人的教 育在這方面遠比美國人來的好,但近期各種躺平族、月光族的出現讓我思考這中間是否出 了什麼問題。當然台北市動輒一棟2000萬的房子,年薪100萬也要不吃不喝20年才能買到 ,而且室內坪數搞不好只有10坪出頭,那為何要存錢? 買房雖然不完全等於存錢,但他其實也是分散投資風險的一種,當然租屋也是你投資換取 住宿休息地方的一種,但這畢竟只是使用權、不太算是一種投資。然而不單單只有房子這 個議題,平常的生活花費也是非常重要的,把錢花在能真正為自己帶來滿足跟成就感的事 物,才是真正的花錢之道。雖說故事裡的每個主角都非常強調存錢的重要性,包含以備不 時之需、提升財務安全感等等,但也有很多作者同時強調他們會寧可在當初某些時間點多 花一點錢過更合理一點的生活。 「活著的每一天都是一筆財富-無論你的銀行存款多大。」 「為生活帶來意義的不是物質,其實正好相反,反而是-我們為東西所賦予的意義和感激 的心。」 存錢跟花錢雖說看起來是完全相反的兩件事,但人生要過的自由快樂就需要拿捏其中最佳 的平衡點,一昧的存錢只會讓你回首過去時後悔自己沒在年輕時做更多事情,反之胡亂地 花錢只會導致你年老時慌張失措像隻無頭蒼蠅。 在這裡分享一些他們提到的方法,試著找到自己的興趣跟愛好的事物,在這方面進行花錢 絕對不會錯,尤其是能提升自己的東西更不用擔心。可以的話還是要記帳,雖然我們家基 本上只有紀錄每日伙食的花費並限制一定的預算在伙食上,但執行之後我們發現以前花在 伙食的錢真的太多了,而這樣省下來的也沒有減少我們平日的幸福感。最後是購買任何較 高級的事物時,問自己或問銷售人員「究竟是什麼東西讓豪華版的價值比其他高出那麼多 ,然後我再來判斷。」,藉由多想一步,不論有沒有真的執行購買,你也會更加心安理得 。 工作的選擇 「盡可能做『對的事』,而不是做『能賺到最多錢的事』。」 身為一位社畜又自詡為勞工戰士的我對於工作的拿捏還在摸索當中,我相信即使是工作了 10幾20年的人也都很有可能還在思考其本質。剛出社會的我熱情滿滿,覺得要努力打拼, 過了一陣子發現世態炎涼,工作就是這樣,隨意就好,再來進步到拿多少錢做多少事的階 段,一直到近期變成做多少事拿多少錢的心態。書中許多人在事業上算是普遍認為相對成 功的一群人,以下我引用兩個人的話來接續我想說的: 「跳槽可能會為你帶來加薪和更高的頭銜; 但是,找到一間你喜歡工作的公司,並投入多 年,可能是一條通往財務自由更可靠的道路。」 「我定期檢視目前的工作是否適合我的生活,以及這份工作是否讓我發揮所長。如果看起 來不適合,我會尋求升職或尋找一份可能更令我滿意的新工作。我不斷增進我的技術和管 理能力,保持就業市場對我能力的需求。」 共同點都是「適合」二字,調查顯示年薪美金7萬5以上所帶來的幸福感不再是等比上升, 而是逐漸趨緩。一份工作適不適合你真的只有自己知道,其中一則故事主角的經歷是他因 為家裡有事必須請兩個月的無薪假,回來後老闆無條件幫他加薪,因為他老闆說他不在的 兩個月發現了他的重要性。當然這種經歷可遇不可求,但一份高薪但每天都覺得沒有成長 的工作是絕對不會比一份薪水尚可但你不斷成長的工作來得健康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7.68.8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44536260.A.143.html
brella: 很棒 04/13 19:43
GMA: 這本真的頗有啟發,尤其在這混亂世道中 04/14 08:40
weimr: 推 04/15 2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