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MRT
在這篇《探訪新店的前世與今生│張健豐》指出: 2025年冬春之交,筆者從新北中和驅車赴新店小獅山下、建於日據時期的慈玄寺尋幽探訪 ;也搭了環狀線(黃線)列車在十四張站轉車,體驗安坑輕軌(卡其線),並順道參訪「 十四張歷史建築園區」。其實,新店對筆者來說並不陌生,數十年前在新店寶斗厝寶橋路 一帶的電子公司上班時,曾騎腳踏車從中和過秀朗橋(新店溪)後,為躲避車水馬龍的喧 囂和空氣污染,經常繞進十四張的農業保留區喘息一下。當時對「店仔街」街底的斯馨祠 土地公廟等百年歷史建築印象深刻;加上對捷運新店線(綠)七張、大坪林的地名,感到 好奇,激起筆者探訪它的前世與今生。 ..... 因「一張」代表一條圳溝流過,也是一條牛可以用犁耕作的區域(通常是五甲),所 以有幾隻牛在此地犁田,此地就稱為幾張。 ..... 以「金合興」為墾號、來自泉州安溪的大坪林五庄居民和彰化出身的漳州籍郭錫瑠 (1706-1765)合作,在「地險番猛」的惡劣環境下,引碧潭上游的青潭溪水於1762年完 成大坪林大小圳道,灌溉大坪林五庄─二十張(十四張東部一帶)、十四張、十二張(捷 運大坪林站一帶)、七張、寶斗厝,後人稱「大坪林圳」,使新店地區農業進入水田耕作 時代。 ..... 2011年開始強制拆除十四張的百年歷史建築。黃線捷運南機廠址之店仔街的斯馨祠暫遷到 捷運高架橋下一隅,如今已座落在中央新村北側的歷史公園預定地,門牌為央北二路 206 巷 2號。當地百年古厝劉氏家廟(啟文堂)、原隸屬於二十張的劉利記公厝、文記堂的三 落厝,則被拆遷到206巷 6號,於2024年以「十四張歷史建築園區」的名稱啟用,成為市 民日常休憩的藝文場域。 (作者係歷史研究工作者) 相關圖文 https://www.observer-taipei.com/book2021/item/4280 -- 嘉義大林古戰場導覽 http://talin5814.web.fc2.com/war/iwe_study/10/talin_tourguide.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208.10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RT/M.1743507445.A.22A.html
YellowWolf: 推分享 04/01 20:08
pf775: 恢復原住民時代的地名才是正確的 04/01 20:27
jerry1019: 樓上 讚喔 04/01 2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