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Gossiping
備註請放最後面 違者新聞文章刪除 1.媒體來源: 聯合報 2.記者署名: 廖靜清 3.完整新聞標題: 氣溫驟升6度或驟降14度 中風率增2倍 4.完整新聞內文: 氣溫驟升、驟降,均將提高腦中風危機。國家衛生研究院最新研究報告指出,腦中風發生 率與氣溫劇烈變化息息相關,當二日內氣溫驟升超過六度C、驟降超過十四度C,中風風險 將提高逾二倍。 國衛院長司徒惠康表示,溫室效應異常加劇,造成全球暖化效應,在快速變冷、變熱的過 程中,人類健康面臨極大挑戰。為了瞭解溫度劇烈變化對於人體的影響,研究團隊分析二 ○○一年至二○二○年全民健保資料庫一一○萬中風急診個案,利用病例交叉研究法找出 關鍵因素。 國衛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助研究員吳威德指出,從一九九○年到二○一九年全球中風發 生率、死亡人數、失能比率大幅增加,主因是「氣候變化增減」。不過,傳統以日溫差作 為基礎的研究分析,無法分辨出寒流或熱浪等氣候現象,更難以了解氣溫劇烈變化對心血 管系統的影響。 這項研究則以兩日內氣溫變化作為分析基礎,另考量空氣汙染等環境因子,為目前亞洲地 區少見的大規模氣候健康研究。結果證實,當兩日內氣溫驟升超過六度C時,缺血性中風 危機提高超過二倍。兩日內氣溫驟升超過十六度C,則達到另一個風險高峰。當兩日內氣 溫驟降超過十四度C時,出血性中風機率同樣提高二倍。 此外,超過三十五度C的極端高溫,以及低於十六度C的極端低溫,也分別與不同類型中風 風險增加有關。這項研究結果已於日前發表於國際醫學權威期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 「天氣忽冷忽熱對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確實是一大負擔。」吳威德解釋,身處高溫環境 ,身體因脫水而導致血液濃稠,形成粥狀斑塊,易引發缺血性中風。低溫時,冷空氣影響 交感神經,以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容易誘發出血性中風。 5.完整新聞連結 (或短網址)不可用YAHOO、LINE、MSN等轉載媒體: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8674444 6.備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21.2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744689793.A.90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