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書名:意義的呼喚:意義治療大師法蘭可自傳 (二十週年紀念版) 作者:維克多‧法蘭可 出版社:心靈工坊 前言 一開始會介紹作者,然後介紹本書內容,最後講一下我的心得。 作者介紹 1905-1997 維也納大學神經暨精神病學教授 維也納市立醫院神經科主任(共25年) 維也納心理學第三治療學派「意義療法」創始人 維也納醫學博士/哲學博士 三年的集中營經驗(前兩年都在特雷津集中營的ghetto) 父母、哥哥、第一任妻子都在集中營中過世,只倖存他和他妹妹 本書摘要 1995年德文版初版;1997年英文版初版;2001年中文版初版。 顯然1995年出版這一自傳,比較像是回憶錄,以結構上比較像是想到什麼就口述什麼? 然後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而成,因此有些篇章比較長,有些篇章比較短, 篇章之間有時候邏輯不連貫。 書中內容從父母親各自的家族開始講起,然後說到自己的出生以及成長經歷, 他展示他的興趣:飛行與攀岩,並且講述到兩段婚姻的過程。 其中比較重要的有三個面向: 戰爭對他的人生影響、宗教(猶太教)對他和家庭成員的意義、他的學術工作。 戰爭對他的人生影響 他經歷過兩次的世界大戰, 一、一次大戰前後: 1.沒辦法成為童子軍並且擁有自己的腳踏車 2.去附近農村乞討食物或者偷盜玉米 二、二次大戰前後: 1.抵抗(猶太裔)精神病患「安樂死」,將精神病患的診斷寫成「不是精神疾病」的 症狀),並且具有納粹思想的精神病患如實診斷以至於他們被安樂死。 (所以這件事情後來被人非議) 2.在集中營的生活,相關細節在另一本書中《意義的追尋》 宗教(猶太教)對他和家庭成員的意義 一、父親是虔誠教徒 1.只吃符合猶太戒律的食物,所以總是拒絕與同事聚餐,上司得知此事並且詢問原因, 因此透過上司的私人管家去附近村莊購買相關食物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作者家庭都是如此過活)。 2.贖罪日拒絕加班,即使被懲戒也是如此 二、任由簽證失效 在當時他們家庭可能會被送往集中營,然而美國領事館只對他本人發簽證, 因此藉由被燒毀的猶太會堂石碑決定不去美國。因為這石碑上寫著 「當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華你 神所賜你的地上、得以長久。」 三、集中營的際遇 在集中營得到一件男用大衣,內襯有被撕下來的書頁,是祈禱書中的祈禱文其中一段: 「啊!以色列,聽著,我們的主上帝是獨一無二的」。 學術工作: 1.成年後如何進入醫學界與心理學界,訴說在此之間人與人之間互動關係, 像是他跟佛洛伊德之間的互動以及他被阿德勒踢出「個體心理學會」的事情, 對抗心理至上主義(伴隨著一種)「病即錯」的病理主義和犬儒主義所帶來的虛無主義。 2.從集中營出來之後,完善「意義療法」的相關理論, 並且從事維也納市立醫院神經科主任(共25年), 之後去世界各國演講與各類名人交流。 心得:活下來的愧疚 納粹集中營的日常生活中會不定時整隊被帶往某處,其中就有毒氣室, 然而相關帶隊者只管人數是否符合上級要求,有時候根本不管你是否是名單上那一個人? 因此有人被排除在外前往毒氣室的隊伍時,通常就會有另一個人補上去, 因此若有一個人被拯救,必定伴隨著另一人的死亡。 那麼很多集中營倖存者在被釋放回到原有生活的時候,會懷著一種「活著的愧疚」: 不停著用自我困惑的方式向自己提問「為什麼是我」? 或者用自我譴責並將譴責化身成死去的人們在對自己提問「為什麼是你」? 有些人能夠撐住這樣的自我困惑或者自我譴責,但是有些人撐不住, 進而選擇追隨集中營受難者的腳步。作者是屬於「撐住」的人,然而如何撐住, 可以從作者在1946年所寫的詩得知一二:「我心裡的重擔,我死去的人們, 你們靜默地給了我責任,為你們活下去,清償 使你們毀滅的罪債… 或想告訴我你們原諒我活下去。」 因此「意義療法」理論不單單是作者因為集中營的經歷所發想出來的一種心理治療理論, 而是一個集中營倖存者在面對「為何是他自己倖存?」 所給予的自我說服的或者原諒自己甚至是自我救贖的方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144.2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21083492.A.A18.html ※ 編輯: saisai9230 (118.160.144.213 臺灣), 07/16/2024 06: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