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ook
圖文好讀版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smdN9kVyhnEaghCX/?mibextid=WC7FNe 萬物皆有裂縫 很喜歡這本書名「萬物皆有裂縫」,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精神科醫生阿布從個人角度出發,撰寫關於精神疾病的議題,他以柔軟的文學創作形式書 寫,自帶美學與藝術性,讀起來讓人興致盎然,與坊間的職人書籍直觀式的陳述,有很大 的不同。 阿布在「生活的渣滓」篇,點出物品對於囤積症患者的重要性: 物品是生命的具體證據,時間走過之後留下的足跡,丢了彷彿也就從此訣別了一部分過去 的自己。彷佛困難的不是丟棄物品,而是捨棄與一段記憶之間的聯繫。 「疼痛也是活著的證明」,談及某些人自我傷害的原因,只是提醒自己還活著,我們要試 著更理解靠近: 有人的自殘是宣示,也有人是宣洩。曾有人告訴過我,他的自殘不是為了想死,是為了提 醒自己還活著,還能夠痛。也有人說過,自殘時的疼痛,是自己存在的證明。 用肉體的傷驅除心裡的痛,好像生活到了最低最底,只剩下自己的痛自己的血,是整個失 控的生命裡,唯一能掌握的東西。 是怎麼樣的看不見的傷,巨大到連痛的感覺都麻痺了,需要用刀片劃開另一道真實的傷口 ,來提醒自己呢?我們永遠無法親身經歷另一個人的苦痛,只能試著接近。 在「細節綻放如花」中,阿布自嘲自己有臉盲症,以及遇見臉盲的人時,可以體貼的多說 說關於彼此之間的故事: 你在他的腦中並不是用一張臉孔作為標籤,而是純粹作為一段時光的切片儲存在記憶裡的 。 他正等著你撥開那些細節,逆著時間的流向逐步上溯,在過去的某個相遇的時間點,你找 到他,而他也找到你。臉孔的細節因此不再重要,就讓它們留在那裡,繼續綻放如花。 至於「黑太陽」,則是通篇隱喻憂鬱症患者的內心世界: 你不知道黑太陽從何開始,也不知道它將持續到何時才能結束,只能等待;盡可能維持綿 長的呼吸,小口攝取食物與水,勉力維持十分鐘的散步習慣,種子般從四周的黑暗裡蒐集 細小的能量。 對於太陽,或許等待也能夠作為一種安靜的反抗。太陽黑色的殼可能在未來的某一天裡突 然出現裂縫,那時從裡面流洩出的,是你幾乎以為再也無法見到、但旁人看來從未缺席的 ,如往常一樣飽滿的陽光。 在「那些不再出現的臉孔」,阿布描繪身為治療師的責任與任務: 比起一個永遠走在前面、對你心裡每條暗巷都瞭若指掌的導遊,治療師更像是一個伴你同 行的訪客:會誤解,會迷途,但至少抱著一顆好奇的心,和你一起重新踏足那些你習以為 常的地景。 「重複使我幸福」,作者直白的說明自己的喜好與控制性: 我討厭突發狀況,喜歡可以規劃的一切,規律,迴環復沓而幾乎要產生音樂性,我喜歡重 複。像是夏宇說,重複使我幸福。 重複也是生活中的儀式感。是將各種變動的風險降至最低,是主宰,也是控制。重複的生 活讓人產生錯覺,認為這樣的秩序似乎可以永遠持續,在短暫的一天中窺探到永恆的餘光 。 在「足夠少的人生」,阿布指出當人走進山林裡時,只剩下純粹的生存本能: 山裡唯一能信賴的只有自己的雙腳,以及靠雙腳走出來的路。文明能帶我們去很多地方, 但對於藏著真正的美麗之處,或多或少總有一段路是需要經過自己步行的。 長時間負重步行之後留下的肌肉痠痛,像是一種證明,一種被支付的代價,或是一種報償 。 至於「烹飪之必要」,阿布提及品嚐美食時,嗅覺所喚起的記憶與情緒: 我們品嘗食物主要靠的是鼻腔中的嗅覺,而非舌面上僅能分辨酸甜苦鮮鹹的味覺,故鼻塞 的人常會感到食之無味。氣味分子從口腔擴散到鼻腔,再經由嗅神經傳到腦中。 大腦中的嗅覺區毗鄰掌管情緒與記憶的邊緣系統,嗅覺的線索很容易在意識還沒察覺到之 前,就直接喚起了深埋的情緒。 進食吃進去的是經驗,消化的是記憶。 — 本書阿布想強調「醫師本身」,而非著墨在病患的狀態,他揉合知識精確性與文字藝術性 ,希望讀者能更了解精神醫學,並在閱讀中進一步思考,體會藝術性的美感。 #阿布 #萬物皆有裂縫 #寶瓶文化 #精神疾病 #精神醫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64.177.20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720735925.A.815.html
KirkSynder: 看完對屯物症似乎比較能同理 感謝分享 收入書單 07/13 23:27